内蒙古大学吴英喆教授来校讲学



作者:明朝方 历史与文博学院     点击数:     更新时间:2019年05月11日 15:36 




510日上午,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博士生导师吴英喆教授来校讲学。在和鸣容B410教室,吴英喆教授作了题为“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”的专题报告。报告会由历史与文博学院副院长刘朴兵教授主持,历史与文博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。

报告中,吴英喆教授从契丹大字、契丹小字这两种契丹语言文字谈起,重点介绍了近代以来契丹文释读的过程和契丹文研究的意义他认为,契丹大字是一种初级阶段的拼音文字,契丹小字是一种介乎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之间的拼音文字,拼音程度高于契丹大字。契丹大字、契丹小字和汉字一并通行于辽朝境内,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,诏罢契丹字,契丹大字、契丹小字逐渐成为死文字。他强调,研究契丹文字,可以了解920年至1191年间蒙古语族语言的面貌,可以匡补《辽史》或改写《辽史》,可为汉语中古音韵的研究提供可靠资料。对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,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,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报告会结束后,吴英喆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,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。

吴英喆,内蒙古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,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人才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主要从事契丹小字研究。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,在《民族语文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出版著作4部。

(责任编辑  王晓伟)

 

 

 

上一条:殷都学者讲坛海报—2019年第28讲

下一条: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杨兰教授来校讲学

关闭

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